技术变革与消费革命双轮驱动,未来五年的行业浪潮将由人工智能、新能源和健康科技引领。
随着全球逐步进入后疫情时代的深度调整期,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未来最火的行业将紧密围绕技术创新、人口结构变化、可持续发展三大主线展开。
从人工智能全面融入到各行各业,到新能源技术重塑能源格局,再到银发经济催生全新市场需求,这些行业不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将根本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01 人工智能行业:从技术探索到产业赋能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探索阶段进入全面产业化时期,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据IDC预测,到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增至2218.7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约26.2%。
中国AI市场预计将占全球总规模的8.3%。 到2026年,在生成式AI快速部署、高质量临床数据以及医疗机构支持的推动下,医疗行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投资将增加两倍。
AI应用场景呈现“软硬兼修”特点。软件方面,行业大模型发展势头迅猛,AI智能体持续升温;硬件方面,AI手机、AI PC以及AI眼镜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025年有望成为“AI终端元年”。
人工智能最值得期待的应用场景之一是人形机器人。按照智能化程度,人形机器人可被分为L0至L5六个层级,目前正在从L3向L4过渡。优必选等企业的产品已进入汽车工厂实训,预计2025年实现量产。
02 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与精准医疗并进
医疗健康行业正在经历数字化和精准化双重变革。到2029年,人工智能驱动的公共卫生3.0计划将加快政策的规划、执行和资源的整合,社区参与度和覆盖率将扩大40%。
AI+医疗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深刻变革。AI制药可助力中国药企新药研发效率提升——某些药物分子的研发较传统方式用时缩短了三分之二,研发费用只有行业平均的十分之一。AI的引入可以将新药研发管线的成功率提高3-5倍。
到2029年,中国对人工智能驱动的疾病早期检查项目的投资将增加两倍,以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大流行”,重点将关注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大型医疗机构的患者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率将提高50%,从而改变医学教育模式,提高临床成本效益。
03 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化成为新竞技场
2025年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节点。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650万辆左右,渗透率超过50%。
自动驾驶将成为行业竞争焦点。多家券商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乘用车智能驾驶普及将提速,NOA渗透率有望达到10%至20%,搭载NOA方案的乘用车新车销量有望冲刺500万辆。
特斯拉FSD预计2025年在中国推出,等待监管部门批准。同时,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小米汽车、华为和赛力斯等企业对发展自动驾驶业务的态度非常积极。
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正积极拓展全球市场。比亚迪计划在中国以外销售更多汽车,并将在巴西和匈牙利新建工厂;越南的VinFast将进军印度和印尼。西方企业也在反击,大众和特斯拉正在开发更便宜的插电式车型。
04 半导体行业:新一轮增长周期开启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进入向上周期。第三方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营收预计达到7190亿美元,增幅为12%。
AI成为半导体增长新驱动力。在AI Agent加持下,智能手机、PC、可穿戴产品都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对云侧和端侧的AI芯片需求将成为半导体成长最强劲的驱动力。2025年,端侧AI将迎来加速落地,AI眼镜可能是最先爆发的市场,AI耳机也将成为主流。
半导体产业格局正在动态重塑。欧洲、美国、日本和东南亚都在积极扩建新产能。中国半导体产业虽然面临挑战,但仍在持续发展,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05 商业航天行业:批量生产与发射时代来临
2024年,中国“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相继成功发射首批组网卫星,两个巨型星座计划的卫星数量均超过1万颗,标志着批量组网建设序幕的拉开。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取得重大进展。2024年,中国航天八院、蓝箭航天等单位的重复使用火箭试验箭完成10km级飞行试验,2025年有望实现首飞。国际上,SpaceX的“星舰”在第五次试飞中成功实现了“筷子”夹火箭。
随着批量卫星组网的启动,中国卫星工厂将迎来投产、扩建热潮。银河航天、吉利卫星超级工厂的年产能目标均达500颗卫星。微纳星空在无锡规划的新一代卫星智能化制造基地,目标是年产超200颗卫星。
06 低空经济行业:eVTOL商业化元年
2025年将成为低空经济特别是eVTOL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年份。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低空行业的最大看点是大型eVTOL常态化商业应用场景和航线的落地。业内预计,未来两年将迎来国内多家eVTOL头部企业适航取证的高峰。小鹏汇天、亿航智能都有不少订单在手,商业化运营正在加速推进。
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运营离不开低空新型基建的支撑。2025年,空中交通指挥网络和地面若干飞行服务设施的建设将全面推进;一批行业标准、强制标准和相关规则将陆续发布。
07 银发经济行业:老龄化社会催生新需求
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加剧,约12% 的世界人口年龄将超过65岁。然而,全球GDP中仅有10%用于医疗保健,这加剧了对资源分配的担忧。
银发经济涵盖健康管理、养老服务、智能辅具、文娱旅游等多个领域。中国正致力于改善公立医院和诊所,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到2025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人员短缺,医疗保健系统将面临更大压力。
创新医疗技术将为银发经济提供支持。肥胖药物的数量将激增,诺和诺德将尝试将其减肥药物转化为心脏治疗药物。总体药品销售额预计将增至1.7万亿美元。
08 绿色能源行业:政策驱动下的高速增长
各国政府将推动广泛的绿色计划。尽管可再生电力快速增长,但化石燃料仍占全球能源需求的五分之四以上。
2025年,能源消费预计将增长2%,达到创纪录的14.5万亿吨油当量。化石燃料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使碳排放比1990年的水平增加1.7倍。
绿色能源将蓬勃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将占全球供应量的14%。风能和太阳能将提供全球六分之一的电力。中国将大幅超越其国内绿色氢能生产目标,计划生产超过20万吨绿色氢气。
09 文化传媒行业:首发经济与新消费形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包含首演、首展、首赛及内容新品首发等领域的文化产业有望迎来新机遇。
中国是文化产品生产大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上映数量显著增加。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偶像、元宇宙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文化传媒行业注入新活力。
文化传媒与科技深度融合,AI生成内容、虚拟制作等技术正在改变内容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这些技术创新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10 基础设施行业:绿色政策驱动投资热潮
绿色政策将在2025年引发一场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固定资产总投资将接近2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
环保目标将促进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增长涵盖从汽车电池到电缆涉及的一切,从而推高铜和钢铁等金属的价格。全球金属价格预计将上涨7.5%。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推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参与全球经济框架,增加中国产品供应世界市场,是十三五计划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之一,这也是中国基础设施行业全球化的体现。
未来行业的竞争将围绕产业链控制力、核心技术掌控力、品牌影响力三大关键维度展开。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中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未来的行业领袖需要具备跨界整合能力,能够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唯有持续学习、拥抱创新的个人和企业,才能在这场变革中赢得先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