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讲的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相信你一定在家政经营过程中看到、听到过一些关于“新家政”的蛛丝马迹,只不过你没有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做生意,思维认知是最贵的,人赚不了认知之外的钱。
你肯定听说过大城市兴起的新业务:儿童成长陪伴师、上门宠物喂养、陪诊师、上门月子中心......
难道在2024年之前大家不需要养育孩子、不需要陪老人就诊吗?肯定不是的。
先给结论,这些新业务出现的底层逻辑是:家庭内部的事物在不断地社会化、市场化,新的消费场景出现,大家在追求新的消费体验。
“家”是家庭,“政”是管理,所谓“家政”就是指对一切家庭事务的管理。
近现代,随着家庭小型化、社会经济发展,更多家务开始“外包”给家政公司,如保姆保洁、托育养老,家庭内部的事物逐步社会化发展。
一方面,原本在家庭内部解决的问题,更多地由社会、市场来解决。
拿养育孩子举例,传统家政在养育孩子的层面提供的仅仅是孩子的看护、喂养。
新家政是在这基础上延伸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提供孩子的文化艺术教育、帮助孩子丰富社会认知、制定成长计划——这原本是大家眼中母亲的职责,现在变成了市场化的产品。
另一方面,家政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正到了升级转型期。
前段时间,关于鼓励大学生进入家政行业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大众“声讨”,为什么大家会对这件事感到愤怒,说不存在行业歧视那是假的。
家政行业这么多年来,都贴着不规范、没标准、没保障、小、散、乱等标签撕不掉,导致很多新入行家政的人“从入门到入土”。
尤其是这几年,获新客成本水涨船高,老客复购率低,大家为了抢客户抢阿姨卷生卷死、恶意低价竞争,想在家政行业创出一番天地,那可真是难上加难。家政行业中的每个人都在寻找、尝试新的突破口。
近一年,明显感觉到政府对于家政行业越来重视,各项国家标准、规范、政策正在一项项实施、落实,社会上新型家政业务、模式层出不穷,家政行业正在迎来加速发展,也是行业洗牌的重要时期。
不管市场上业务、模式、职业再怎么变化,总是绕不开这两个方向:丰富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这就是新家政的主要理念。
通过创新服务品类,满足家庭多样化的需求,如儿童教育与成长陪伴、老人陪护与健康管理、宠物照顾与情感陪伴、家庭生活规划与管家服务、孕产妇全周期服务等。
关键的逻辑是,通过家庭发展的生命周期发现新需要,再把需要转化为消费需求。
在家政行业,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提升消费体验成为行业发展的另一核心方向。
怎样做标准化?举个例子,一家家政公司,首先拥有自己搭建的网站,能做到对外宣传专业、标准。
客资线索进来后,首通电话固定沟通内容、探需,每天按表单跟进,每一通电话都记录到系统中,老板每天抽查跟进质量。
阿姨到店后,统一先做入职面试,包括背景调查、技能等级评定,制作标准化简历。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提升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可以显著提高客户体验。
服务中,设置服务督导,到客户家中督导检查服务质量。或者每一个客户按照3天、7天、15天的周期进行回访沟通。通过服务评价与会员活动等方式,增强客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提升客户忠诚度。
每个家庭的需求各不相同,家政服务需要从“一刀切”的模式转向个性化定制。
例如,针对有婴幼儿的家庭,可以提供专门的母婴护理项目;针对有宠物的家庭,可以提供宠物友好的清洁方案;针对高端客户,可以提供专属管家服务。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方案。总之,就是通过探需、定制化,增加产品附加值,升级消费体验,最终实现提高客单价。
总结
家政行业的未来,注定是一个围绕丰富消费场景和提升消费体验不断创新的过程。
无论是通过多元化服务满足家庭需求,还是通过精细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家政行业都在朝着更专业、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紧跟市场变化、持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客户的信任与青睐。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