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熊猫系统云课堂讲师李如意!
从事母婴护理相关工作这么多年,几乎每天都要和新生儿护理问题打交道,而“黄疸”绝对是新手家庭最常遇到的“小麻烦”。
我见过太多爸妈抱着蜡黄小脸的宝宝急得掉眼泪,也陪着不少月嫂姐妹一起,从慌乱到从容地帮宝宝顺利退黄。

一、先讲明白:宝宝为啥会变黄?
简单来说,新生儿黄疸就像是宝宝适应新世界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需要更多的红细胞来携带氧气;出生后,这些“多余”的红细胞会被分解,产生胆红素。
而宝宝娇嫩的肝脏一时处理不了这么多胆红素,就表现在皮肤上,变成了“小黄人”。
胆红素生产得多+ 肝脏处理得慢+ 肠道回收得多,三方面一叠加,黄疸就找上门了。
这本质上是宝宝生理发育的必经阶段,不是“病”,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安全过关。

二、3个真实案例:分清3类黄疸,避免走弯路
光说理论大家可能没概念,咱们结合案例来讲,每种黄疸的特点一下子就清楚了。
案例1:生理性黄疸——自带的小黄疸,会自己退
宝宝出生第3天早上,月嫂给宝宝换衣服时发现,发现小脸颊和脖子有点淡淡的黄。
月嫂首先仔细观察了宝宝:精神头特别足,哭起来中气十足,吃奶的时候嘴巴张得老大,吞咽也有力,拉的大便也是正常的黄色,尿也不少。
这种就是典型的生理性黄疸,不用慌。
这类黄疸有个明显的规律:生后2-3天出现,4-6天黄得最明显,足月宝宝7-10天就会自己慢慢消退,黄疸范围一般就到躯干,不会蔓延到手脚。

遇到生理性黄疸该怎么做呢:

第一,坚持按需喂母乳,宝宝吃得越多,拉得越多,胆红素就能跟着大便排出去;
第二,每天上午10点前,抱着宝宝在窗边晒15分钟太阳,记得用小帽子把眼睛挡住,穿件薄连体衣,别着凉;
第三,帮宝宝多做做排气操,促进肠道蠕动。
基本过几天,宝宝的黄疸就明显淡了,所以说,生理性黄疸就像宝宝的“小考验”,咱们做好护理,等着它自己退就行。
案例2:病理性黄疸——24小时内发黄,必须立刻就医
有个女宝是凌晨出生的,到了当天晚上10点多,月嫂给宝宝换尿布时,发现宝宝的额头、脸颊都黄了,连眼白都透着黄。一看出生还不到24小时就发黄,立马就医,检查后发现宝宝的胆红素已经超出了安全范围,确诊是ABO溶血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医生立刻安排了蓝光治疗,还配合用了白蛋白帮助结合胆红素,3天后宝宝的胆红素就降下来了,黄疸也慢慢退了。

这里我必须跟大家强调,病理性黄疸是“红线”,绝对不能轻视。
除了生后24小时内出现,它还有这些特点:

黄疸消退后又反复出现,或者消退得特别慢(足月宝宝超过2周、早产宝宝超过4周还没退);
黄疸颜色特别深,是金黄色甚至橘黄色,会蔓延到手脚心;
宝宝可能精神差、嗜睡、不吃奶,有的还会尖叫、抽搐。
不管是家长还是月嫂,只要发现这些情况,别犹豫、别侥幸,马上送医院。
耽误了可能会引发胆红素脑病,也就是咱们说的“核黄疸”,会影响宝宝的听力、智力,甚至留下终身后遗症,这个风险咱们都承担不起。
案例3:母乳性黄疸——吃母乳也会黄?停3天就有答案
宝宝出生10天了,黄疸一直没退,反而比之前稍重了点,家长特别焦虑,甚至想给宝宝断母乳。
月嫂从这几点判断:宝宝精神好得很,一到喂奶时间就哭闹着要吃,大便也是黄色的,尿也正常。这大概率是母乳性黄疸。

这类黄疸一般生后1周左右出现,持续时间特别长,有的能到1-3个月,但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都很好,生长发育也不受影响。
它的特点就是“停母乳就退黄”

——建议家长暂停母乳3天,改喂配方奶,期间妈妈按时挤奶保持奶量。
结果4天后,宝宝的黄疸就明显减轻了,去医院测胆红素,比之前降了不少,确诊就是母乳性黄疸。之后恢复母乳喂养,宝宝的黄疸慢慢消退,一点没影响生长发育。
所以大家记住,遇到持续黄疸但宝宝状态好的情况,别轻易给宝宝断母乳,先试试停3天观察,再结合医生的判断,大部分宝宝都能继续吃母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