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是基于‘自然光与引力效果’的基础之上的,由此而定义了‘物质’。
换句话说,‘物质的本质’是‘光波与引力的集合体现’。
基于物质的研究,形成了‘宏观力学’规律。
但是,当‘物质系统’被继续细分,拆分,其内部单元元素的个体与组合表现,则并不需要遵守宏观力学规律。
就像一个集合A{a,b,c,d},A是由a,b,c,d四元素合力表现出了特性,命名为A,但是把其中任意元素单独拿出来,则会表现出不符合【A特性】的特性。
此时,在认知上也产生了与宏观力学不相符的新的认知体系,称为微观力学,也叫量子力学。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宏观力学与微观力学(量子力学),是【观测标准】前后改变后的不同观察结论。
宏观力学是基于(a,b,c,d)合力A(物质系统)的观察基础;
量子力学是基于基础元素a,d,c,d(非物质系统)的观察。
因为宏观力学的元素基础是‘光与引力’,而光速不变是光的特性,但不是其它元素的特性。
所以其它元素的变化速度并不需要与光速一致,存在超光速可能。
同样,宏观物质系统的确定性原理,并不适合微观非物质系统的确定性。
---------------------------------------------------------------------------------------
光速相对任何对象都是光速的推论:
智能对于世界的观测是基于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变动关系来测定的。
例如:A向西以50m/s速度运行,B向东以50m/s速度运行。
以A为观测标准,则可以得出B的速度为50+50=100m/s。
但问题来了,A的50m/s速度是相对【何对象】而来,B的50m/s速度是相对【何对象】而来?
然后得出以大地为对象。
那大地的速度呢?又是以何对象?
继续延伸思考,最终的【原点对象】是什么?
再联系到光速不变原理,然后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可以得出:
所有的【物质速度】,都是基于【不变的光速】而得出的【相对速度】。
然后再进一步思考,若是物质速度达到光速,那么它的对象是光速,而物质达到光速,其相对光速速度为零0,而它本身速度则是光速,所以光速相对光速,永远是光速。
再思考,当物质速度到达光速,则其本身就变成了光,但物质是由光与其它元素构成的系统,所以物质与光不一样,物质不能变成光,进而得出,物质只能无限接近光速,而不是达到光速。
由以上可以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
光速是宇宙恒定不变的一个标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