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姑父真是难得的实在人,姿态虽高,却从不含糊对媳妇娘家的付出 —— 日常照料自不必说,二叔家孩子结婚,他主动出钱凑彩礼,孩子出生后他们没时间管他跟着大姑一起帮忙带;对我们一家还有小姨子,也一直多有照拂。
反观我,骨子里带着家里从小教的规矩,向来含蓄,从不会直接开口要这要那。可媳妇她们不一样,想吃什么就直接给大姑父打电话让帮忙买,去家里做客更是常空着手就去。换在我家的教育里,登门拜访断没有空着手的道理,大概是我家那边的亲情本就带着几分客气,所以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总觉得不好意思,她们却能安然享受这份关照。
说到 “安然享受”,就得提二叔家的弟弟。按说他从小没了父爱,本该早些懂事,可偏偏应了 “物极必反”—— 有人穷人家孩子早当家,有人却借着自身境遇选择抛弃放纵自己,他大概属于后者。虽缺失父爱,但有爷奶和姑姑大爷们的偏爱,物质上并没亏着。只是成长路上,难免会因家境遭遇旁人的歧视和白眼,毕竟人性里嫌贫爱富的恶,见得多了才懂有多普遍。
小学中学都在家附近,媳妇说自己一直多照顾他,想来没受太多委屈。可去市里上大专后,独自面对外界,大概是真切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心态低落了好一阵子。这也能理解,敏感脆弱本就是这类成长环境里孩子的通病。后来还因为没入党的事,差点跟学校起冲突,想来大概率是遭遇了黑幕,这年头这类事也见怪不怪。
毕业后他没找到工作,家里人急得上火,还是大姑一家出手相助。花了几万块钱,帮他在一家大型酒店集团找了份服务岗 —— 他本就是个细致人,起初几年干得确实不错。可日子久了,性格里的短板就暴露了:觉得自己有本事了,没跟大姑家打声招呼,就擅自跳槽去一家私人小酒店当领班。且不说这份工作是人家费心花钱安排的,就算是自己找的,好歹也该知会一声。好在家人的初衷都是盼他好,只要他能越来越好,倒也不会真的怨怪。
可事与愿违,那家私人酒店没多久就黄了,他再次成了无业游民。好在之前在家⼈的张罗支持下,他已经结了婚。只是成家有了孩子,压力反倒更大了。失业后家人也帮着找过工作,却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他断断续续干过房产销售、保洁,始终没个稳定收入。这期间,他悄悄跟媳妇、跟姑姑借过钱,大概是为了男人的面子,这些事都没让他媳妇知道。
姑姑对侄子本就疼惜,借不借都不会太计较,可这终究没能缓解他夫妻俩的矛盾。没人帮忙看孩子,就常把孩子扔给姑姑带 —— 姑姑的孩子已经上大学,自己工作也不算累,但总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再加上日常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人天天吵,吵得凶了就回娘家,一度闹到要离婚的地步。更让人费解的是,女方家不仅不劝和,还鼓励女儿离婚,真以为以她的条件还能找到更好的?
后来也算有个转机,火葬场招合同工,他去了。虽说职业听着不太体面,但起码收入稳定,多少能撑起一个家。他媳妇倒也不嫌弃,只是我心里多少有点迷信,总觉得孩子还小,家长干这类工作不太好。可转念一想,若不是实在没办法,谁愿意选这份工作呢?我自己难的时候,也曾动过类似的念头,终究是生活所迫。
那之后他们也算和好了,每月有稳定收入,后来又添了二胎,儿女双全,日子本该往好里走。可家里的矛盾从没断过 —— 过年过节,他给岳父(我丈人)和大姑家带的东西不一样,丈母娘和小姨子就忍不住挑理,酒桌上还拿话挤兑他。其实仔细想想,一方面没付出多少,凭什么要求别人事事周全;另一方面,他也是有家有业的成年人了,这般当众打趣,只会让人反感。慢慢的,后来家族聚餐他也不参加了,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
真正闹掰,是因为一件小事。有天他突然让一个陌生人给媳妇打电话,想托媳妇在医院办点事 —— 媳妇本身就在医院工作,平时找她帮忙的人不少,但这次既没提前跟媳妇说,那个陌生人说话还特别不客气。媳妇那会正忙,气得不行,打电话问他,他却不接,发微信沟通时两人直接吵了起来。
他觉得那人在当地有点来头,以后说不定能互相帮忙,还暗指媳妇是嫌没好处才不办;媳妇更生气,直言 “要是在乎钱,你先把之前借的钱还了”—— 这话戳到了他的痛处,两人不欢而散,他甚至直接退了家族群。家里人都知道他们闹了矛盾,却不清楚具体缘由,还纷纷来问我。
其实他心态飘早就有苗头了,当初跳槽去私人酒店当领班,就觉得自己混得不错,连爷爷都到处跟人说他 “当经理了”。后来不行了,也就不念叨了。这次到了殡仪馆,大概是村里有人去世,他帮忙在火葬场插队办了点事,旁人客气了几句,他就当真觉得自己有本事、能攒人脉了。可他不想想,谁家会总遇到这种事,又有谁愿意总遇到这种事,实在有点可悲。
人都需要被尊重,但不该把外面那套势力作风带回家。他对大姑一家格外恭敬,说白了还是有求于人。我却觉得,家人就是家人,即便有求于人,靠的也是亲情,而非利益交换。他这般做派,让我很不舒服。
结婚初期大姑也帮过我不少,他们家人每次吃饭什么总让我喝酒 “表示表示”,次数多了,反倒让亲情变了味。其实大姑的好,我一直记在心里,嘴上说得再好听也没用,真遇事时拿出实际行动才是真。也正因他这事事算计的性子,我对他从最初的同情理解,慢慢变成了厌恶。
不过我还是劝媳妇,毕竟血脉亲情摆在那,没必要太过计较。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我张罗了一顿饭,想让他们缓和关系,吃饭前弟妹把之前借的钱还了 —— 算账时我才知道,原来还有好几笔我不知道的借款。虽数额不大,却能看出媳妇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个小弟,终究是一家人。
想起抖音上常说的一句话:千万别跟媳妇一起吐槽她娘家的人。哪怕当下她跟着你一起义愤填膺,等他们和好如初,转头就会说 “你当初怎么说他的”“你就是看不起他”。所以当姑爷的,若是刷到这篇帖子,一定要记牢:就算再生气,也别掺和媳妇娘家的矛盾,他们终究是一家人。今天就先说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