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悖论、教育的意义及未来社会
关于人性的本质,中外古今的先贤们都有探讨。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在《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明确提出,人性天生具备四种道德萌芽,即“四端”,分别是仁之端(恻隐之心)、义之端(羞恶之心)、礼之端(辞让之心)、智之端(是非之心),这是其性善论的核心依据。他认为以此为萌芽,后天认真培育,人人皆可成圣贤。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自降生时起,就好利、嫉恶、好色,这是人类许多恶行的人性本源。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有两部巨著《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他认为人有自利的本性,将“自利”(self-interest)视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动机,人人自利而劳作,推动了经济增长;他同样认为人人皆有同理心,这是道德判断的起点。他将 “自利” 与 “道德” 视为对立的两极,根植于同一种人性。“自利”提供了 “做什么” 的动力(推动经济活动),同理心提供了 “不能做什么”的边界(规范行为)。由此形成了关于人性本质及其影响的逻辑闭环。亚当・斯密没有单纯地以非黑即白的方式来判断人性的善恶,如果非要用善恶来形容人性,那么人性能产生善也能产生恶,它们根植于同一人性中。我认为亚当・斯密对于人性的分析是非常透彻深刻的。
亚当・斯密的理想是用道德与法律把人的自利行为限制在利己利民利国的范围,使得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这种人性中自利的自然动机,常常突破了道德,突破了法律,即使有严刑苛法也无法杜绝各种犯罪,世界上各国为实现自身利益也穷兵黩武,战火不断。原因在于人性中自利的本性,它是强烈的普遍的,而相比较道德却是微弱的局限的。这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量的问题。
人必然要自私自利的,不然在生存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的自然界和人类群体中无法生存繁衍。然而人类是群体动物,单个的个体在自然中无法生存。我看过一些冒险类节目,即使一些生存技能非常厉害的人,独自一人在荒野生存都是非常艰难的。单独的个体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欲望(需求)是有层次的,像金字塔一样从基础到高级逐级排列。从低到高层次排列分别是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尊重需求(Esteem Needs)、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显而易见这些需求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实现。前两个需求可称之为生存需求,后两个可称之为群体需求,最后一个可称之为为精神需求。为了实现第一组需求,个体不得不与自然与群体其他成员进行斗争;为了实现第二组需求,为获得尊重,融入群体,个体必然要克制在群体中的行为,为群体做出贡献。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第一组需求,人的第二组需求是基于第一组需求的。人性中的利他性是基于利己需求。显而易见的是,这两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这与亚当斯密关于人类本性对立统一的观点相似的。我想正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需求的矛盾性,才凝结了人性的自利与利他的矛盾统一性。
在人类社会中,为了一己私利,损人利己,损公济私,虽然常常得到谴责,但是这种行为似乎很普遍的。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单靠良知和道德约束,社会会可想而知的混乱。汪精卫当年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何等的慷慨壮烈,然而最后却背叛国家,成了大汉奸。不仅道德,而且信仰有时也不是完全可靠的。教育可以使得一个人有文化有能力,但是不能使得一个人的道德如文化不断积累增长一样,不断地提高。普通人的道德之丘,远不如欲望之山要高。欲望的山峦可能不断地增高变大,但是道德的山丘,到了一定地步就凝固不变了。
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善恶的观点是矛盾的,但是他们都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通过后天教育人人皆可成圣贤;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是“善者,伪也”,强调通过后天教育人性可以改变,也可成圣贤。他们都承认了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性。教育可以使一个人学的渊博的知识,习得高超的技能,同样教育可以帮助人领悟到道德的价值和意义,使其德行在时时刻刻自我锤炼中不断深厚。“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冯友兰先生讲根据人的觉解程度,人的境界可以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我想教育的意义除了使受教育者身心健康、获得知识和生存的技能。更在于帮助人们不断地觉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达到道德境界,甚至天地境界。中国儒家思想认为只有圣者可以为王,何为圣,就是兼有高超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只有这样的人掌握最高权力,才能廓然大公,不滥用权力,不以权谋私,才能作出最正确的决策,使得国治天下平。西方思想家认为只有哲学家才可为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国家的统治者理应是哲学家,就是“哲学王”。教育也使得百姓受到教化,将道德的自我修炼与约束成为一种一生的自觉。使得公民熟悉社会制度和法规,明白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懂得用制度和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利,知敬畏明规矩,不会为个人利益而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按照这些思想家教育家的理想,社会本应如此,圣者为王,人民教化,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然而,现实却依旧存在各种各样问题。
究其原因,我想是教育作用巨大但也有其局限性。知识技能不用说,通过教育的培养,人们的德行会提高,但是成圣成贤者依旧会少之又少。可以想象,品德高低的人类群体分布,会像梭子一般,贤者圣者一头数量稀少,而大恶大奸之人在另一头也数量不多,中间的大部分还是自私自利有一定德行能遵纪守法的俗人。圣者不一定为王,奸恶之人可能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单靠教育和道德约束,社会不可能实现大治。
人类的成功不仅在于个体的智慧和行动能力,更多的在于人类群体高度的协调力和组织力。这种群体优势使得人类最终战胜了自然中的一个个劲敌,登上了食物链的顶端,成为地球的主宰。群体使得人类团结在一起,给人类带来衣食与安全保障。上古时期,大禹带领族人疏通河道与沟渠,使人免于洪水之害。历朝历代,政府组织百姓治理黄河,防治水患。这是人类群体组织的巨大益处。然而,利害相连,人类群体组织起来,形成稳固的权力结构,手握权力的一小部分人借助权力,为自己谋私立,欺压底层人群,进而将这权力私有化,世袭化。群体权力形成后,掌权者是个人,必然呈现出私有化倾向。同时,组织起来的群体之间的纷争,其惨烈远远超过个体之间的争斗。两次世界大战,现代化规模的战争,人类死伤惨重,不忍回首。群体越大,通过制度建设生成集成的权力就越大,这权力如洪荒巨兽,威力惊人,可平山开河,造福兆亿人民,失去掌控,但也毁天灭地,毒荼生灵。人类个体在巨大的权力面前,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人类制度建设的首要目的应该是驾驭好公共权力,像对待核反应堆一样谨慎的态度对待权力,防止其私有化世袭化,防止其肆无惮忌地扩散侵害公共权利与个人权利,用其利而避其害。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社会的亲属关系、地缘关系,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伸的“同心圆”。这种“差序格局”,由中心到外圈,关系由近到远,由亲到疏,愈来愈淡。中心的自然是自己的家人,再外圈的是自己的近亲,如姑舅,再外是自己的远亲、朋友或邻居等。人类的利他性由中心到外圈是逐渐淡薄的,为子女可以奉献一切包括生命,为兄弟姐妹会做出很大牺牲和奉献,再往外为了别人做出牺牲的意愿就越来越小了。以至于与陌生人相处,满眼的警戒和不信任。同样的自利的一面,“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所以儒家讲“克己复礼”,希望每个人不要为了圈中的“我”而侵害圈外的“他”,这样社会秩序就会井然有序。中国文化特别强调“家国”情怀,其意图是希望每个国民像爱最小圈的“家”一样爱最大圈的“国”,把国家当做自己的家一样爱戴保卫。封建的皇帝肯定是这样的,因为对他来讲,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但是普通老百姓有几人能做到呢。除了几个所谓的盛世,百姓大部分时候是挣扎在温饱线上,自己的家尚且不能保全,怎会有更多的情绪去考虑国呢。那些贪官污吏更不用说了,他们是损国而利家,像蠹虫一样去侵害着国家的健康肌体,使得国家日日衰微。
约束个人汹涌欲望的除了道德,最重要的是深深的畏惧。一个人想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满足一己私利,但想到他人或集体的惩罚或报复,他就会对自己的暴虐自私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在原始社会小群体中,一个人不仅要面对着内心的欲望,也要面对着群体对其错误行为的审判,他的理智调节着自己的欲望和畏惧心,使得他的行为合乎群体“正义”要求。到了“文明时代”,一个人或一群人在国家中掌握了绝对权力,手握着巨大的权力杠杆,这种巨大的权力,一方面无限地放大了这个人或者这群人的欲望,另一方面权力保护又消除了这些人的畏惧,这个人或者这群人就会肆无忌惮地暴虐起来,要么是无限制地无底线地压榨本国人民,以致哀鸿遍野,饿殍遍地;要么是发动战争侵占掠夺别国。一个手握专制之权的人,不肆意妄为已经是明君了。汉文帝勤政节俭,仁德爱民;唐太宗李世民能善纳魏征之言,深知载舟覆舟道理;宋仁宗仁义宽厚,不滥用民力。然而中国几千年也就两三个明君而已。二战时候德日法西斯发动战争,希特勒和日本军国主义,以为借助巨大的军事优势自己会赢,欲望会无限满足,而自身不会有太大危险,才肆无忌惮地发动战争。苏联时期拥有肥沃黑土地的乌克兰之所以会发生大饥荒,也是因为手握绝对权力的人,无底线的掠夺所导致的。所以单靠道德来治天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道德对欲望的约束效力有限,而且有群体局限性。个体除了道德还有理性与智慧,国家的治理除了依靠道德,更重要的是依靠法律和制度。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出,人类之所以能在进化中脱颖而出,关键优势在于具备“虚构故事”的能力,我是不赞成他的这个说法的,他的观点有点唯心主义的意味,与其说优势在于具备“虚构故事”的能力,我更愿意说是人类的“创造故事”的能力。人类面对人性本身的局限性,面对政治权力的私有化问题,不是遵循本能和以往的经验,而是能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这种“创造故事”的能力,使得人类充分发挥了群体优势,在进化中脱颖而出。好的制度和政策抑制了人性中的恶,使得人性中的善得以发挥;坏的制度和政策助长了人性的恶,抑制了人性的善。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战争,相互仇视的两个团体,在战争中穷心竭力想要致对方于死地,双方是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像德国法西斯屠杀数百万犹太人,日本人南京大屠杀兽行就是如此。政治军事权力对施暴者予以纵容和庇护,消除了这些恶魔的畏惧感和良知,助长了它们的兽性欲望,才导致人间地狱的发生。
民主制度应该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其最大优点是让手握权力得权力之利的人有所畏惧,让可能受权力之害的人有否决权。与家天下相比较,民主共和制度,也更有可能让“圣者”为王。民主不是最完美的制度,却是目前最好的制度,是人类目前为止所有发明创造中最伟大的创造之一,是目前最优的选择。
中国古代文明是小农经济为特点的农业文明,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基本劳作与经营单元,作为稳定的生产单元,能保障基本民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也催生了以家庭为核心的宗族文化、乡土观念,强化了社会伦理纽带。同时小农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面对自然灾害尤其是水患,小农没有抵御能力。为抵御水患等自然灾害,逐渐形成了富有纪律性的组织,这是大河农业文明的特点,宗族观念、乡土观念重,组织性纪律性强。这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大禹之后,中国的政治权力完成了私有化和世袭化。为了稳固这种特权,制度演化,到周代形成了完备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周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以亲缘关系为纽带创建的政治制度,是把治家的制度拓展开来用以治国的“家国制度”。天子就是那个圆的中心,以亲缘为纽带,把天子这个家庭与有亲戚关系的其他家庭联系起来,以父子、血缘远近、关系亲疏,来别贵贱,分上下。开始时候这个政治圈子是相对牢固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靠亲缘关系建立的政治制度愈来愈脆弱,各个“家国”间相互攻伐,最终这种制度也崩溃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度。实际只是把原来的“许多家许多国”变成一家之国。天下所有的人所有的家皆变成为其一家之奴。
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结束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天下”。孙中山先生借鉴西方制度,想建立一个美国式权力分立的共和国,要把“一家之国”变成“共和国”。然而,这种构想被顽固的守旧势力给击碎了,在中国社会这个大圈子中,那些旧秩序的利益集团不愿意牺牲小家成就国家,他们更愿意损害国家成就其小家。袁世凯还做着他的皇帝梦,虽然最后未能实现他的“袁家国”,但是他也击碎了革命党美国式的共和国梦。国家的形制从以家治国变成以军治国,军阀割据,互相攻伐,国家动荡。在古代,军阀割据的结果是最终一家胜利,形成一个“家国王朝”;现代的中国,军阀割据的结果不会产生一个“一家之国”也不会是一个“共和国”。近代历史已经印证这一点。虽然各种救国方案轮番上演,但是都失败了。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得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进行改组,形成了以党治军,以党治国的“党国”模式,实际上国民党的政治、组织、思想建设松散不堪。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胜出,实际形成了其一家军阀独大的局面,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实际上是“家天下”“党天下”“军天下”的混杂体,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也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地斗争,战胜了国内外一切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然,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很多挫折和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了制度优势、道路优势,经济迅速发展,逐渐实现了民富国强。我想中国现今的制度和道路虽然有其特色,但是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是一致的、同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过去几千年的不平等制度,剔除了几千年不平等的文化,是近代以来最为彻底的革命,实现了人与人真正的平等。想一想鲁迅笔下《祝福》和曹禺《雷雨》中的社会状况,如果单靠改良和教育是不可能短时间改变的。改革开放又给予百姓充分的自由,激发了人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正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拥抱现代文明平等、自由、民主的文化和制度,在先进制度与文化的培育与激励下,才有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不仅中国,世界的现代化,一方面是物质上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实现财富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制度和文化上的创新和革命,政治制度民主化使得国家权力不再为私有,而为公共利益服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普世的价值规范。
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繁荣强大的国家之一,这主要还是二百多年前,美国建国的先贤们创立的以“三权分立”为特色的平等、自由、民主的制度和文化培育的结果。然而美国的先贤们没有想到现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正如他们创建的宪法中保障公民的持枪权,却不曾想到自动步枪的出现及危害。美国建国之初没有强大的政治团体、垄断资本体、科技体。现在的美国,在强大的政治、资本和科技杠杆下,那些手握巨大杠杆权力的政客、资本家和科技垄断者,无视百姓福祉和世界和平,手握大棒,为所欲为,依靠这个巨大杠杆权力,压迫剥削本国人民,在国际上实施贸易金融科技霸权,恐吓其他国家。处于末端的百姓话语权、生存权受到极大的威胁。弗朗西斯福山,曾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的终结”,这完全是主观的臆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肯定要随之进行不断进行变革。
未来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效率会持续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可能会淘汰更多的产业工人,服务行业需要的人员也会在日益缩减,我们会面临一方面产能大量过剩,另一方面就业不充分,消费疲软的矛盾。资本家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实现财富急剧增长。而另一方面,技术的急速迭代,使得大量人员失业,贫困人口会增加,贫富差距会愈来愈大。这可能会导致阶层矛盾和国家间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时局本来就不稳的国家,可能会加剧动荡。一些原来有矛盾的国家关系会进一步恶化,矛盾升级,引发战争(俄乌冲突既是一例)。这不仅是经济改革的问题,更是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问题。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自动化的运用,应该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解放劳动者,在减少劳动者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劳动者的待遇,而不是将劳动者排除在分配体系之外。科技进步应该使得有更多的手段去守护经济、政治、文化安全,促进经济繁荣,提高人民生活福祉,而不是借助科技手段巧取豪夺,竭泽而渔。
一个国家在现代化中会面对大致三方面问题,一是资本与科技作用下的“马太效应”使得国内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导致国内社会动荡;二是权力私有化倾向与民主化改革的矛盾,政治腐败与动荡;三是国家间实力此消彼长,国际关系失衡,会导致国际局势进一步动荡。针对此类新问题新情况的深化改革,会重塑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我国也会面临类似的情况,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决这些问题,会更加游刃有余,但也考验着我们改革的决心和智慧。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一个美国人对自己家附近的一幢建筑非常好奇,每天晚上十点多了,依旧灯火通明,他问他的中国妻子那里一座工厂吗?他的妻子告诉他,那里是一所学校。那个美国人听后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我曾在一所学校的门上看到过一副对联,“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老师享受教育的幸福”,然而,现实是老师和教师都不幸福。小学生面对数量庞大的作业,有痛哭流涕的,有逃避不愿去学校的,甚至有跳楼自杀的。中学生晚自习到十点多,早上六点就要起床上早读,睡眠严重不足。我们的孩子太苦了,他们满是疲惫之色,上了大学许多也失去了锐气、精气和灵性。教育是服务人的,其目的是为了人的成长与幸福。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我想教育无规则的内卷后孩子们的高考排名和没有这么卷孩子的排名应该差不多吧,毕竟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辛苦了十多年,许多大学毕业依旧找不下理想工作。在以前人们学一门手艺就能养活自身,木匠、铁匠、裁缝、瓦工、钳工、车铣工、司机等等。一个店铺能养活一家,传后代。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使得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也使得许多工作和店铺日渐消失,这使得人们不得不接受更长更高的教育,以应对工业化的竞争。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即使人类再努力,也无法赶上人工智能的进步了。一些高科技公司都开始裁人,微软2025年裁减超过15000个工作岗位;英特尔计划裁员约21000人,亚马逊计划裁员3万人等等。人类社会不仅自身严重“内卷”还要与机器“卷”。竞争是好的,人类在竞争中不断进步,然而,无序竞争使得人异化物化,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如何避免这种无序甚至无底线的“内卷”,使小孩从痛苦的异化的“教育”中解放,使成年人从压榨式使人物化的生产中解放出来呢?我想首先要做的是严禁学校课后布置作业,至少小学初中如此;工厂严格执行劳动法,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加班违法。设置这两条红线并严格执行之,学生和生产者会得到极大地解放。学生学业不能以牺牲学生健康为代价,中国的学生在校时间已经够长了,如此长的在校时间都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业,可见原因不在于时间的长短,深化教学评价和课程改革才是关键。成年人加班的结果是无序竞争,生产过剩,经济循环堵塞不畅。8小时工作内解决不了的事,多加两小时也解决不了,反而产生新问题。有人会说,不让学校布置课后作业,不让工厂加班,学生学业落后,工厂效益降低,工人工资收入减少怎么办?
那时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教育上,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如果孩子有天赋,只要在学校里按部就班接受教育就可以成才;如果缺乏天赋,即使日夜苦读,虽然会有进步,但也无法成为顶尖人才,那些辛苦没有必要,反而会损害孩子的健康。至于在经济领域,就现在的生产效率,根本不需要加班。现代市场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生产不足,而是生产过剩。根据未来市场预期无节制地生产,是导致现在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房地产市场,恒大的盲目扩张,导致房地产市场崩溃,金融市场债务危机。前一段,长城汽车的魏建军说,汽车产业里边的恒大已经存在,大量的二手新车涌现市场,这是借用金融杠杆,无序生产的结果,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房地产和汽车这两大行业是这样,其他行业也大致如此。法律法规就是人类的群体智慧,政治经济制度就是人类群体的机体,人类的欲望是无尽的,如果人类政治经济的机体和法律法规的群体智慧不能发挥作用,人类无节制的欲望就会引领人类走向毁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