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佛教经典被删减篡改之证据
佛教的发展和演变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原始佛教是根本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那么,原始佛教教义或真正的佛教教义究竟在哪里可以找到?有的说南传巴力语系上座部佛教就是真正的佛法,有的说北传汉译四部阿含经中保留着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笔者通过对汉译四部阿含经中某些经典经文与南传五尼可耶同一部经文同一段落比较的研究,发现南传佛教经典由于世世代代有人修学传承,所以被传承者删减篡改非常严重,甚至失去了佛陀的本意。对比之下,北传四部汉译阿含经由于长期受到大乘佛教伪佛教攻击贬低压制,没有人修学篡改,故其经文,尤其《杂阿含经》《中阿含经》中很多佛经保留着真佛教或原始佛教的教义。对比分析如下:
(一)修八正道的前提是修四圣谛-无漏思维相应心法,南传巴利文这一段被删除,由此说明南传上座部经典传承者不懂佛陀的教义-解脱道-无漏思维相应心法,把它简化了。
1.北传汉文: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分别圣谛经
诸贤。云何苦灭道圣谛?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诸贤。云何正见?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择.遍择.次择。择法.视.遍视。观察明达。是名正见。
诸贤。云何正志?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心伺.遍伺.随顺伺。可念则念。可望则望。是名正志。
诸贤。云何正语?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除口四妙行。诸余口恶行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合不会。是名正语。
诸贤。云何正业?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除身三妙行。诸余身恶行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合不会。是名正业。
诸贤。云何正命?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非无理求。不以多欲无厌足。不为种种伎术咒说邪命活。但以法求衣。不以非法。亦以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是名正命。
诸贤。云何正方便?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有精进方便。一向精勤求。有力趣向。专著不舍。亦不衰退。正伏其心。是名正方便。
诸贤。云何正念?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心顺念.背不向念.念遍.念忆.复忆.心心.不忘心之所应。是名正念。
诸贤。云何正定?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心住.禅住.顺住。不乱不散。摄止正定。是名正定。
诸贤。过去时是苦灭道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灭道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苦灭道圣谛。
于是颂曰:
佛明达诸法 见无量善德 苦习灭道谛 善显现分别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2.南传巴力文:中部第一四一 谛分别经(无漏思维相应心法-不断思考探索苦集灭道被删除)
。。。。。。
友等!然者,如何为苦灭道之圣谛?此即八支圣道,即此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见?友等!于彼苦之智、于苦集之智、于苦灭之智,于苦灭道之智。友等!此言正见。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思惟?出离之思惟(出离觉)、无恚之思惟(无恚觉)、不恙之思惟(不害觉),友等!此言正思惟。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语?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友等!此言正语。
友等!然而,如何为正业?离杀生、离偷盗、于诸欲之境离邪行。友等!此言正业。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命?友等!兹有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生活。友等!此言正命。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精进?友等!兹有比丘,未起之诸恶、为令不善法之不起而意志生,而行精进、精勤、热心、策励心、已起之诸恶、为令舍不善法而意志生……热心。为起未起之诸善而意志生……热心。为令持续已起之诸善法、不错乱、增长、广大、增修而意志生……热心。友等!此言正精进。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念?友等!兹有比丘,于身随观身而住,热心而有正知、有念、于世间调伏贪、忧。于诸受……乃至……于心……乃至……于诸法,随观法而住,热心……以调伏贪、忧。友等!此言正念。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定?友等!兹有比丘,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寻、伺止息故,内心安静,心一趣性而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乃至……第三禅……乃至……第四禅而住。
友等!此言正定。
友等!如是言苦灭道之圣谛。
“友等!由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于波罗奈城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法轮。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界中之任何者亦未曾转。此,即此等因圣谛之开示、宣说、施设、建立、解明、分别、显发也。”
尊者舍利弗如是说已,欢喜之彼等诸比丘,随喜尊者舍利弗之所说。
(二)修八正道的前提是修四圣谛(苦集灭道)——无漏思维相应心法,南传巴利文这一段被复杂化,删除了佛对苦集灭道——无漏思维相应心法强调部分,参杂自己的见解,甚至误解。就经文顺序整体,南传经典传承者,也有变动,太主观化,最终使巴利文佛经失真,误导广大信众。相比之下,北传阿含经部分经典较多地保留了佛陀教义的原滋原味,故本文采用。
1.杂阿含785经:(七八五)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何等为正见?谓正见有二种。有正见。是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无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见有漏.有取。向于善趣。若彼见有施.有说。乃至知世间有阿罗汉。不受后有。是名世间正见。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何等为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于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是名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志?谓正志二种。有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志有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谓正志出要觉.无恚觉.不害觉。是名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何等为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分别自决意解。计数立意。是名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语?正语有二种。有正语。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语。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语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谓正语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名正语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何等正语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口四恶行.诸余口恶行。离于彼。无漏.远离.不着。固守.摄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语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业?正业有二种。有正业。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离杀.盗.婬。是名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
何等为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乐着。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命?正命有二种。有正命。是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命。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命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如法求衣食.卧具.随病汤药。非不如法。是名正命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命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于诸邪命无漏.不乐着。固守.执持不犯。不越时节。不度限防。是名正命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方便?正方便有二种。有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方便。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欲.精进.方便超出.坚固建立。堪能造作精进.心法摄受.常不休息。是名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方便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忆念相应心法。欲.精进.方便.勤踊。超出.建立坚固.堪能造作精进。心法摄受.常不休息。是名正方便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念?正念有二种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念。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念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若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是名正念世.俗。有漏.有取。正向善趣。何等为正念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若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是名正念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定?正定有二种。有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若心住不乱.不动.摄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住。不乱.不散.摄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对比:南传中部 第117经
大四十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他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
“世尊!”比丘们回答说。佛陀说,“比丘们,我要教你们圣正定及其助缘和必要条件。专心听讲,我要开始讲法了。”
“好,世尊!”众比丘回答说。
佛陀说:“比丘们,什么是圣正定及其助缘和必要条件呢?任何心一境性,伴有此七个要素——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和正念——就是圣正定,此七要素就是其助缘和必要条件。 ”
在这些要素中,正见是前导。正见是怎样做前导的呢?一个人了知邪见为邪见,正见为正见。这就是一个人的正见。那什么是邪见呢?“没有所施、所供养、所奉献(的作用);没有善恶行的果报;没有这今世和来世;没有母、没有父、没有化生的众生;没有俱德和正修行的比丘和婆罗门亲证后宣告有今世和来世。”这就是邪见。
什么是正见?我告诉你,正见有两层次:有漏的正见,俱福报,导致投生善道;圣正见,无漏,出世间,为一正道要素.
什么是有漏、俱福报、导致投生善道的正见? “有所施、所供养、所奉献(的作用);有善恶行的果报;有今世和来世;有母有父;有化生的众生;有俱德和正修行的比丘和婆罗门亲证后宣告有今世和来世。” 这就是有漏、俱福报、导致投生善道的正见。
那什么是无漏、出世间、为一正道要素的圣正见呢?这是其心圣洁无漏的修圣道者和完全证道者所具有的慧、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正道要素的正见。这就是无漏、出世间、为一正道要素的圣正见。
努力祛除邪见建立正见,就是正精进。念念觉知地祛除邪见、建立并保持正见就是正念。因此正见、正精进和正念三法运行和环绕正见。
在这些要素中,正见是前导。正见是怎样做前导的呢?一个人了知不正思维为不正思维,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