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第二篇 少年王权 仲父秉政

等级:1 级 允升
27天前 56

公元前250年,深秋的咸阳宫笼罩在一片肃穆与不确定之中。秦孝文王(安国君)在正式继位仅三天后,便猝然离世,其死因成为后世史家笔下又一桩谜案。有人猜测是年迈体衰,不堪繁重国事;亦有人暗指吕不韦为确保权力平稳过渡至异人手中,而行非常之举。无论真相如何,历史的洪流已无可阻挡地将那位曾经的邯郸质子——异人,推上了秦国的最高宝座,是为秦庄襄王。

庄襄王即位,尊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并称“两宫”),同时,那位与他共患难、来自赵国的夫人,被立为王后。而他们的儿子,时年九岁的嬴政,则被正式册立为秦国太子。

对于年幼的嬴政而言,从赵国颠沛流离的困境到秦国太子的尊荣,生活的转变犹如天地。他住进了宏伟的咸阳宫,开始接受作为储君应有的严格教育。太傅们向他传授法家经典、兵家韬略、治国之道,以及秦国的律法传统。商鞅、韩非、管仲等先贤的思想,开始塑造他未来的统治理念。然而,那段在赵国朝不保夕、目睹战争残酷与人性险恶的童年记忆,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他的性格底层,使他比同龄人更早熟,也更倾向于沉默和观察。他的眼神中,时常流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冷静与深邃。

秦庄襄王没有忘记当年的誓言。他即位后,立刻任命功勋卓著的吕不韦为相邦(丞相),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吕不韦从此执掌秦国国柄,权倾朝野。这位精明的商人,终于收获了他那笔“立国家之主”政治投资的惊人回报。

庄襄王在位时间虽短,却延续了秦国东进的国策。在位期间,秦军继续对山东六国进行军事打击。东周君(当时周王室已分裂为东、西两周)见秦国新丧,意图联合诸侯抗秦,吕不韦亲自率军攻灭东周,迁其君于阳人聚。存在了八百余年的周王朝祀统,至此彻底断绝,象征王权的九鼎也被迁入咸阳。此举不仅消除了一个政治象征的隐患,更向天下昭示:秦国已毫无顾忌,代周而兴已是势所必然。随后,秦将蒙骜(名将蒙恬的祖父)等持续出击,攻取韩、赵、魏大量城池,设立三川郡、太原郡,兵锋直逼魏都大梁。

然而,命运的巨轮再次无情转动。公元前247年五月,在位不足三年的秦庄襄王异人突然病逝,年仅三十五岁。关于他的死因,史载模糊,或言旧疾复发,或言纵欲过度。他的骤然离世,使得秦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和权力核心,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真空。

年仅十三岁的太子嬴政,在一片缟素中,登上了秦国王位。因其年幼,未能亲政,尊母亲赵姬为王太后。而先王遗命,国事皆决于相邦吕不韦,并加尊号为“仲父”。

“仲父”,意为仅次于父之人。这个称谓,既体现了托孤之重,也标志着吕不韦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在接下来的近十年里(公元前247年—前238年),吕不韦作为秦国实际上的统治者,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宏大的视野,深刻影响着秦国的发展轨迹。

吕不韦的治国方略:

  1. 军事扩张: 吕不韦延续并强化了军事打击。蒙骜、王龁等宿将频频率军出征,持续削弱三晋(韩、赵、魏),并多次击退五国联军的合纵进攻。秦国疆域在他任内得到显著扩张,尤其是对东方诸侯形成了压倒性战略优势。

  2. 招揽人才: 吕不韦效法战国四公子,大兴养士之风。他招致天下游士、学者,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这些宾客来自各国,学派纷杂,为吕不韦提供了庞大的智囊团,也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思想的交流。

  3. 文化建设与思想统一: 吕不韦深感于百家争鸣,学说各异,不利于大一统帝国的治理。他组织其门下宾客,综合儒、道、法、墨、阴阳等各家学说,“兼儒墨,合名法”,编纂了一部旷世巨著——《吕氏春秋》。该书体系庞大,内容包罗万象,旨在为即将到来的统一帝国提供一套完整的治国蓝图。书成之后,吕不韦命人将全文刊布于咸阳城门,悬赏千金,扬言能有增损一字者予之,以此彰显其权威与自信(“一字千金”典故来源)。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年轻秦王权威的一种潜在挑战,也反映了吕不韦试图在思想文化领域确立自身主导地位的野心。

  4. 水利工程: 他重用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开凿一条引泾水入洛水的大型灌溉渠,意图消耗秦国国力(此为韩国“疲秦之计”)。然而,此渠后来虽被察觉其初衷,但工程本身对关中农业的巨大效益已然显现,吕不韦权衡利弊后,决定继续修建,最终成就了著名的“郑国渠”,为秦国的粮食增产和统一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就在吕不韦权倾朝野的同时,后宫之中,另一股势力也在悄然滋长。年轻的王太后赵姬,正值盛年,寡居深宫,耐不住寂寞,与旧情人吕不韦再度私通。随着秦王政日渐年长,吕不韦深感此事风险巨大,唯恐东窗事发,祸及自身。为求脱身,他找到了一个替代者——一位名为“嫪毐”的市井之徒。

据《史记》记载,嫪毐有其“特异”之处,吕不韦故意使其在太后面前表演,果然引得太后兴趣盎然。吕不韦于是设计,令人告发嫪毐,判其宫刑,又买通行刑者,仅拔去其须眉,冒充宦官,送入宫中侍奉太后。嫪毐得以顺利进入甘泉宫,深得太后宠爱。

太后对嫪毐的宠幸很快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不仅暗通款曲,太后甚至怀有身孕。为避人耳目,太后假称占卜不吉,需移居故都雍城(今陕西凤翔)的离宫居住。在雍城,太后与嫪毐更加肆无忌惮,先后生下两个儿子。太后对嫪毐的赏赐极其丰厚,事无大小,皆决于嫪毐。她请于秦王政,封嫪毐为长信侯,赐予山阳(今河南修武)作为封地,宫中事无大小皆由其决断,更有“事皆决于毐”之说。嫪毐一时间门庭若市,家中僮仆数千人,投奔其门下求官为舍人者多达千余。其权势之煊赫,竟能与“仲父”吕不韦分庭抗礼。

至此,秦王政在亲政之前,面临着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一是把持朝政、门客三千、著书立说的“仲父”吕不韦;二是侍宠骄横、秽乱宫闱、手握实权的“假父”嫪毐。这两位因他母亲而权倾一时的人物,如同巨大的阴影,笼罩着年轻的秦王。宫廷内外,形成了以吕不韦和嫪毐为首的两大集团,明争暗斗,波谲云诡。

而秦王政,这位日渐成长的少年君主,就在这复杂的权力漩涡中,默默地观察、学习、隐忍。他深知自己羽翼未丰,故而表面上对吕不韦依旧保持尊重,对太后的行为似乎也未加干涉。然而,他内心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对于这种受制于人状态的屈辱与愤怒,正随着年岁的增长而与日俱增。他如同一只蛰伏的猛虎,在黑暗中磨砺着爪牙,冷静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时机。

一场决定秦国命运、也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巨大风暴,正在咸阳宫平静的表象下,悄然酝酿。秦王政二十二岁的冠礼之期,将成为一切矛盾总爆发的导火索。

投票: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吗 单选
投票结果饼图: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吗

剩余投票时间:72天0小时14分钟

  • #1(0)
  • #2 不是 (0)
请登录后参与投票!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