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0

大秦帝国:始皇纪

等级:1 级 允升
27天前 81

第一篇 乱世质子 异人归秦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华夏大地已深陷于战国时代的纷争泥潭中超过两百年。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昔日维系秩序的宗法制度早已名存实亡。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并立于世,史称“战国七雄”。它们之间合纵连横,征伐不休,烽火与硝烟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寻常的背景色。在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上,统一已成为历史的潜流,只待一位足以驾驭这股洪流的巨擘出现。

在七雄之中,位于西陲的秦国,并非一开始就是强者。它起于陇西,与戎狄杂处,曾被视为蛮夷之邦,被东方六国所轻视。然而,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励精图治,建立了一套以法家思想为纲领、以耕战立国为核心的严密制度。奖励军功,抑制私门,使得秦国的国力与军力在数代君主的积累下,如同滚雪球般日益壮大。到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已是“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心,并吞八荒之意”的虎狼之国,其兵锋所向,令山东六国寝食难安。

就在这风云激荡的时代画卷中,我们故事的核心人物——嬴政,尚未降生。他的命运,首先与他的父亲,一位名叫异人(又名子楚)的秦国公子紧密相连。

异人是当时秦国太子安国君(后来的秦孝文王)众多儿子中的一个,而且并非嫡子,母亲夏姬也不甚得宠。在王室倾轧中,这样一位庶出的公子,地位可谓无足轻重。按照国与国之间外交的惯例,为了表示诚意或作为抵押,王室成员常常被派往他国充当人质。异人,便成了这样一位不幸的质子,被送往了赵国都城邯郸。

当时的赵国,是东方六国中军事力量较为强盛的国家,尤其在名将廉颇、赵奢的统领下,赵军曾数次让秦军受挫。然而,两国关系依旧紧张而微妙。异人在邯郸的处境可想而知。他远离故土,寄人篱下,赵国虽未过于苛待他,但也绝不会给予多少尊重。秦国方面,由于他地位不高,提供的资用更是寥寥无几。异人车马破旧,用度拮据,生活困窘,前途一片灰暗,几乎看不到返回秦国的希望。

命运的转机,往往源于一次不经意的相遇。当时,有一位名叫吕不韦的卫国大商人,常年往来各国,贩贱卖贵,积累了千金家财。此人不仅精于算计,更有着远超寻常商人的政治眼光和野心。当他在邯郸遇到落魄的异人时,以其商人特有的敏锐,立刻看到了一个蕴含无限可能的“奇货”。

据《史记》记载,吕不韦回家后与父亲有一段著名的对话。他问:“耕田之利几倍?”父答:“十倍。”又问:“珠玉之赢几倍?”父答:“百倍。”再问:“立国家之主赢几倍?”父答:“无数。” 吕不韦于是慨然断言:“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下定决心后,吕不韦主动拜访了异人,开门见山地说:“吾能大子之门。”意思是,我能光大您的门庭。异人起初不以为意,甚至带着几分自嘲回应:“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你还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门庭,再来光大我的吧!)吕不韦却正色道:“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他深刻地指出,自己的富贵,恰恰要依靠异人地位的提升才能实现。

一番深谈,吕不韦向异人剖析了秦国的政局: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没有子嗣,这将是决定未来继承人的关键。他表示愿意倾尽家财,西入秦国为异人活动,游说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嫡嗣。这对于身处绝境的异人而言,无异于溺水之人抓住的救命稻草。他当即向吕不韦顿首承诺:“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一场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政治投资与合作,就这样在邯郸达成了。

吕不韦言出必行,立即付诸行动。他拿出五百金给异人,让他广交宾客,塑造贤名;又拿出五百金购买奇物玩好,亲自带到咸阳,展开了他精心策划的游说。

他没有直接求见华阳夫人,而是走了一条曲线。他先找到了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以重礼开道,陈说利害:夫人现在虽尊贵无比,但无子嗣,一旦安国君去世,继位者与她无血缘,其门庭必将衰败。如今公子异人贤能聪慧,自知非嫡长子,母亲又不得宠,愿意依附夫人。若能说服安国君立异人为继承人,那么“异人无国而有国,夫人无子而有子”,异人感念恩德,夫人您在秦国的地位便可永固。

这番说辞打动了阳泉君,也通过他传到了华阳夫人耳中。华阳夫人深以为然,便开始时常在安国君耳边吹枕边风,称赞异人贤能,往来之人都对他交口称赞,又说自己不幸无子,愿得异人立为嗣子,以托付终身。安国君对华阳夫人宠爱有加,最终应允,并与夫人刻下玉符为凭证,正式确立异人为继承人。他们还请吕不韦担任异人的老师,并馈赠丰厚财物。自此,异人在诸侯间的名声愈发显赫。

就在吕不韦为异人奔走运作,前景逐渐明朗之时,一桩影响更为深远的事件发生了。吕不韦在家中设宴款待异人,席间让自己一位容貌绝美、且擅长舞蹈的姬妾(后世多称之为赵姬)出来献艺。异人一见倾心,竟在酒酣耳热之际,向吕不韦请求将此女赐给他。吕不韦起初非常恼怒,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为异人倾尽家财,不就是为了这个“奇货”能升值吗?如今不能因一女子而前功尽弃。于是,他隐忍下来,将赵姬献给了异人。

关于这位赵姬的身世,史书记载模糊。她或许是吕不韦的姬妾,或许只是他府中的舞女。更有一个流传千古、却也争议不休的传说:赵姬在归于异人时,已经怀有吕不韦的身孕。这个孩子的生父究竟是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桩著名的悬案。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也似乎存在矛盾,一处明确记载“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暗示嬴政为吕不韦之子;而在别处,又按秦王纪年书写,未再强调此事。历史的真相,早已湮没在时光的尘埃中。

可以确定的是,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在赵国邯郸的质子宫中,赵姬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婴儿,据官方记载,是秦国公子异人的儿子。他被取名为“政”(一说因生于正月,一说与“正”音同,寓意开端),姓嬴氏。他就是后来威震四海、统一六合的秦始皇——嬴政。

嬴政的童年,是在战争的阴影和作为人质的危险中度过的。他出生前后,正是秦赵关系极度紧张的时期。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余万,赵国举国悲恸,对秦人的仇恨达到了顶点。前259年至前257年,秦军又持续围攻邯郸。嬴政在襁褓之中,便随着父母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艰难求生。

邯郸围城之战最危急的时刻,异人的处境及及可危。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他们重金贿赂守城官吏,终于侥幸逃出邯郸,回到了秦国。然而,年幼的嬴政和母亲赵姬,却未能一同逃离。他们被迫隐匿起来,在赵人的追索和仇恨中,度过了数年提心吊胆的流离岁月。这段充满恐惧与不安的童年经历,或许在嬴政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敌人冷酷、对权力极度渴望的种子。

与此同时,秦国的政局正在发生剧变。公元前251年,在位长达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被立为王后,异人则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一直在与秦国作战的赵国,为了缓和关系,不得不礼送嬴政和赵姬归秦。

至此,命运的齿轮彻底扣合。那个在赵国饱受欺凌与死亡威胁的孩童,终于回到了他命定的舞台——咸阳。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庞大帝国储君的尊荣,以及一段波澜壮阔、毁誉交加的人生。而属于嬴政的时代,正伴随着战国的尾声,悄然拉开序幕。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