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宏品牌战略与咨询
品牌战略的顶层设计需围绕定位精准化、文化深度化、全球化适配三大维度展开,以应对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Interbrand 2025 年度《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显示,上榜品牌总价值达 34278.02 亿元,其中头部品牌通过“品牌精度跃升”实现差异化突破,其核心逻辑体现在 AI 技术深度应用、多品牌场景协同及全球化策略升级三个层面 。
定位:从功能差异到心智占领 品牌定位的核心在于构建“有意义差异化”,通过公共心智、产品心智与体验心智的分层渗透,实现从“被认知”到“被选择”的转化 。Interbrand 报告指出,2025 年品牌精度跃升的首要驱动是 AI 从“创新符号”转向战略工具,例如华为依托昇腾 AI 云服务与鸿蒙系统的 AI 基因,将“万物互联”技术底座转化为场景化解决方案,通过用户画像生成与消费行为分析,实现从需求洞察到营销落地的“心智直达” 。
多品牌矩阵策略则从传统价格带覆盖转向场景协同模式,比亚迪通过仰望(高端)、腾势(商务)、方程豹(越野)三大子品牌形成场景互补,精准匹配细分市场需求,而安踏收购狼爪、迪桑特后,进一步完善户外装备体系,将门店细分为 5 类(一线商圈专业店至社区便民点),承接从城市到山野的全场景用户需求 。 心智占领的有效性需以数据验证。例如,鸿星尔克通过抗震救灾事件积累的“民族品牌”公共心智,推动 2024 年运动鞋品类搜索量提升 52%;霸王茶姬聚焦“健康茶饮”产品心智,在 2024 年 H1 健康相关讨论量增长 1 倍的背景下,门店拓张速度超行业均值 2 倍 。蜜雪冰城则通过“高质平价+本地适配”的定位体系首次上榜 Interbrand 2025 榜单,位列第 49 位,印证了定位精准性对品牌价值的直接拉动 。
文化赋能:传统元素与现代价值的耦合 文化是品牌穿越周期的“情感锚点”,需通过传统符号重构、场景化体验与价值观输出实现深度赋能。洽洽食品以“葵花节”民俗活动与“透明工厂”开放日为载体,向消费者传递原料溯源与工艺优势,其海外市场甚至将瓜子作为中国文化符号引入韩国中文课堂教学,实现产品功能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价值 。李宁“中国李宁”系列则通过国潮符号重构,将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运动时尚结合,唤起年轻群体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 文化赋能的商业价值已得到数据验证:78%的消费者愿为具有清晰价值观的品牌支付溢价,消费行为从“功能型交易”向“价值型体验”跃迁 。长虹在柏林 IFA 展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趋势——通过熊猫主题家电、冰雪 IP 联动与 ESG 实践的组合拳,其产品在海外市场实现文化内涵与功能属性的深度耦合,推动品牌认知度提升 30%以上 。
全球化:全球标准与区域适配的动态平衡 品牌全球化需建立“** 全球战略一致性+区域执行灵活性 **”的双轨模型,以应对本地品牌偏好上升(47%全球消费者重视本地品牌)与非美市场对美国品牌好感度下降(欧洲 42%印象变差)的挑战 。海尔的“三位一体”战略(研发、制造、营销本地化)与 Temu 的美国市场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通过自主创牌深耕本地需求,后者则将“低价高效”供应链优势与美国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结合,实现快速渗透。 蜜雪冰城与安踏的出海路径进一步验证了适配逻辑:蜜雪冰城以“中国制造+本土品牌”模式,在东南亚市场推出本土化饮品(如印尼的“椰香系列”);安踏则通过收购狼爪、可隆等区域品牌,完善全球户外场景布局,并根据不同市场消费能力调整门店类型(如在欧洲以高端专业店为主,在东南亚布局社区便民点) 。这种“全球品牌内核+区域文化外壳”的策略,使品牌在保持统一性的同时,获得本地消费者的情感认同。
战略层核心逻辑:品牌价值构建需以定位为“矛”(突破竞争)、文化为“盾”(抵御周期)、全球化为“翼”(拓展边界)。三者的协同需依托数据洞察(如 Interbrand 排行榜)与技术工具(AI 分析、场景模拟),最终实现从“产品竞争”到“价值观竞争”的跨越
品牌战略的成功最终取决于价值传递的真实性与一致性。正如 Interbrand 马德里办公室为 Zara、Santander 等品牌实施的“Maestros”项目,通过 AI 将普拉多博物馆画作转化为现代品牌符号,证明只有当技术、文化与战略深度融合时,品牌才能真正实现“做得好、说得好、被认可”的价值闭环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