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汉唐盛世的缔造者之一唐高宗李治真相修订版
# 探究唐高宗李治的真相(修订版)
第1章 前言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皇帝的形象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汉唐盛世的真正缔造者之一——唐高宗李治。
近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逐渐发生了变化,但这些改变是否真实可靠呢?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我们又该如何寻找真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重新审视唐高宗李治的真实面貌。
二十年来,为了创作一部相对严谨的历史小说,我如潜水的鸭子般一头扎进浩瀚如海的史籍中,对艰涩难懂、虚实难辨的史书和文献进行深度阅读,探索分析,一点点拨开覆盖在历史人物身上的迷雾。与此同时,我也会打开电脑,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寻找可靠便捷的资料,进行古文翻译,或通过视频倾听网友们对李治的观点和评论。
在关注网友们观点时,我发现很多网友已摆脱过去单一的批判,不再将李治刻画成懦弱无能、过度依赖武则天的废物,就连那些深受误导、莫名说他有恋母情结的言论也不多见了。反而越来越多的网友为他平反,将他描绘成“腹黑天子”,称赞他的“永徽之治”。
只是,在讨论武则天为何能够掌权的问题时,很多人仍认为关键在于李治的健康状况,众口一词称他在三十多岁时就得了脑血管疾病,无法处理军国大事,权力遂逐步落入武则天手中。
这不仅是网络上的普遍观点,即便看似严谨的历史视频也会提及,李治在显庆五年得了风疾,不能处理朝政。此外,一些看似严肃的历史讲座视频称,因长孙无忌之故,李治不再信任臣子;某视频甚至说,若真避免不了大权旁落,李治倒很愿意旁落到武媚娘手里。
粗略翻看《资治通鉴》和两唐书等严肃史料,会感觉这些营销号文章、视频及网友所说似乎有据可考,严谨且权威。
然而,在认真仔细阅读并理解史书所有记载,结合其他相关古文献书籍对照分析后,我发现他们对史书的理解,与史书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甚至有人混淆了电视剧与历史的界限。
【补充】《旧唐书·本纪第五·高宗下》载,李治临终前“将宣赦书,欲亲御则天门楼,气逆不能上马,遂召百姓于殿前宣之”,并叹“苍生虽喜,我命危笃”。恰恰凸显其刚毅本质。
在位的最后一个月仍坚持“亲向百姓宣赦”,且首选“骑马登楼骑马在唐代是体力与威仪的象征,若李治真“弱不禁风”,绝无“欲骑马”的本能反应,反证其一生尚武、体质本健,晚年“气疾”(肺疾)仅为衰老所致,与“风眩致瘫”的抹黑说法毫无关联。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