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文化
- 【佛陀故事】深思二十一恶行,可得道矣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为众多比丘弟子们说法。当时有位梵志(梵志指的是外道的),当他见到佛陀时,马上拄着拐杖站起来,心想:我每天沐浴三次,只吃水果、喝水,并且不接受他人的布施,我的修行胜过这些沙门(沙门指的是比丘,出家的和尚)。沙门受用美食、好的衣物,坐卧柔软的席垫,居然被众人称赞为贤德!这都是不实的讹传,他们根本不如我的修行。这是梵志的内心的想法。
佛陀知道梵志心中的想法,便对弟子们开示:“人有二十一种恶行,不能得到美食、好的衣物。
一是心生贪淫。
二是心生瞋恚。
三是心中愚痴。
四是贪爱睡眠。
五是内心纷扰、纠结,不具有堪受人天供养之威仪。
六是狂妄自大。
七是傲慢无礼。
八是有嫉妒心。
九是心存悭贪。
十是行为凶残暴虐,无恻隐之心。
十一是言行虚伪,表里不一。
十二是无惭无愧。
十三是行为秽恶、鄙陋,不知羞耻。
十四是专门看他人的过失,不知道自我反省。
十五是放纵逸乐,不赞叹正法。
十六是两舌、谗言,使人交恶。
十七是喜欢见人起争端,不为其排解。
十八是态度无礼,自视清高,无谦卑心。
十九是掩饰自己的过错,不受贤者劝导。
二十是不行孝道,没有慈悲心,忤逆尊长。
二十一是信受邪道(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喜欢找通&灵&人)。”
以上二十一种恶行,使人的心污染,就如同想要用染上色去除布的污垢,使之洁净,终究是徒劳无功。造作这些恶行的人,死后将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道,受苦无量。佛陀与众弟子们开示了以上种种恶行的因果,很多弟子们听完后心开意解。
这时梵志走到佛陀前说:“我现在要去沐浴了,有条名叫‘好首’的溪流,凡是入此溪中沐浴的人,心中垢秽皆能随溪水漂流而去。我自从听闻父亲的教导,每日都在此溪流中沐浴三次。”
佛陀告诉梵志:“此地有许多溪流,人在溪中沐浴就能洗除痛苦,得到解脱吗?沐浴上千次之人可除去身垢,但心垢岂能因此洗净呢?如果因此洗净,水中众多的生物不早就得到解脱了吗?”
梵志听完佛陀的话,沉默地低下了头。
佛陀接着讲:“我们佛法中的沙门已断除欲求之念,思惟诸法体性空寂,愿出三界,心垢灭尽,证得清净道果。你以何人为师,教你以水沐浴就可以去除心垢?”
梵志回答说:“是我的父亲所说。”
佛陀问:“你父亲已证道果了吗?”
梵志说:“未证得。”佛陀说:“
佛法以心为本,心念端正无邪,意志清净,即可得道。”
梵志听闻长跪于佛陀面前,跟佛陀说:“我先前对您的无礼行为,实在是狂妄、愚痴之举。我现在听闻佛陀您的教诲,才豁然醒悟,犹如在黑夜中点燃了灯光,如今才能看清真相。我乞求在您的座下成为沙门,请求佛陀慈悲应允!”
佛陀说:“你若有亲眷,应先向他们禀告你出家的意愿。”
梵志回答:“我无亲眷。”
佛陀说:“善来比丘。”善来比丘就是佛陀答应让他当下即可出家。
梵志即时成为了沙门,他于树下静坐,思惟二十一事,去除诸欲、杂念,一时心中豁然达到无念、无想,证得阿罗汉果。
于是前往佛的住处,向佛陀顶礼并感恩,说道:“我如今眼盲得以视见,狂病得以痊愈。”
佛陀问:“如今你认为是佛道好?还是你过去所修的道好?”
梵志回答:“众道皆邪,唯有佛道为正。”
佛陀告诉诸比丘:“深思二十一恶行,可得道矣。”
诸位比丘闻得佛陀所开示,法喜充满,作礼而退。
在《无常经》中说:佛法如甘露,除热得清凉,一心应善听,能灭诸烦恼。佛法是人生的真理,带我们指向最正确的解脱之道。人的知见、观念会影响思维,思维造就言行,言行能影响人生,我们人生的顺逆境界都是自己造成的。故事中的梵志不明真理,不懂佛法,讥嫌比丘们好衣、好食,以外相判别修行,却不知正念修道之理。
——20241208奥克兰法&音法&会“弟子开&示”开&示
返回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