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出品,更多好帖添加微信,唯一来源渠道,全网没有!!!
序言 《西游记》——成仙的秘籍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奇书”之一,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又被评为“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把《金瓶梅》换成了《红楼梦》!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三国演义》以史诗般的笔墨架构了一个英雄的时代;《水浒传》则把民间草莽的性格特质,生活背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看看武松宰人多痛快;至于《红楼梦》就更不要说了,当仁不让地被各种评论成中国古典文化的最高峰——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看看当今有多少人在靠着研究它吃饭就可以证明它永远的魅力了;就连被排挤出
“四大”的《金瓶梅》也好像一直在为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生活而做着不屈不挠地努力。
与以上四部小说比起来,既是“四大奇书”又是“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呢?大多数被排成了动画片,或者重新结构成漫画甚至无厘头作品,好像是一本提前出世了几百年的少儿笑话合集:
从一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开始,白痴的唐僧,率性的八戒,基本只是影子般存在的沙僧再加上一匹从头到尾只说过几句话的龙马,其间穿插着昏庸的玉帝、无能的老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菩萨佛祖们,杂七杂八希奇古怪的妖精们——道行还都不是特别高,大多数从外貌上就能看出他们身为动物的特质!
这一切构成了一个虽然看似丰富,却充满了光怪陆离地矛盾且不和逻辑的荒诞世界!被奉为中国古典文学高峰之一,又流传了几百年而不衰的《西游记》真的就仅仅是这样吗?我的回答是:不!它一定说了些什么,而且它所说的一定就在它的文本里!
那么《西游记》到底在说什么呢?
对于这一疑问,最早有“三教合一说(读书念经和炼丹是一样的,这个观点曾一度让我对读
书的兴趣异常高涨,还在这里发东西这一事实本身就证明我被骗了-_-)”,“儒教主导说(这个基本上属于为统治阶级服务)”,“情理说(反对宋儒的天理说)”等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新中国成立以后,学者们则多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诠释其书,从中看到了孙悟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或者“新兴市民阶层的反封建要求”;还曾经看到网友说《西游记》根本就什么也没说是垃圾!
对于以上前辈先贤的说法,我不好太做评论,只是我个人认为如果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书的《红楼梦》和一本“游戏之作”或者“垃圾”共同被奉为经典,一起流传千古,那么中国古人的文学鉴赏能力应该不高——可事实明显并非如此!
话说这个结论,连我都不能接受,如果是芹溪先生一定会不甘心地从坟里爬出来,哦,还要率领着历代先辈红学家们一起来为自己的小说正名!
至于“阶级斗争”论则更是不靠谱,鉴于某些问题咱们就不谈他了!那么《西游记》到底在讲了些什么呢?
前辈先贤众说纷纭,如果咱们现在从一个角度——道教,来重新分析它一下,就会发现此书中绝大多数地方是在讲以“修心”为基础的金丹大道,说白了就是怎么成神仙——一部真正超前的修真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