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友问:师父好,弟子给师父请安。(好,谢谢。)我今天有问题,请师父开示。师父,您在2025年11月13日《如法修行见真道》法音开示中讲到,“有些事不确定会不会给你的修行带来阻碍,或其他方面的麻烦,你最好是三思而后行。”师父,三思是不是:第一思,向内求,问自己的良心本性;第二思,向上求,问在这方面专长的人;第三思,往远求,问因果从长远观,不是一时抱侥幸心理,这样做就避免了给自己造一些不必要的业障,滋生不必要的苦果,可以这么理解吗,师父?
师父答:也可以这么理解吧。总归就是让自己正确地思维,就是让自己正确地思考,不要带着自己的这种自私心、名利心去做一些事情。凡是利自己不利他人的事情,不要做。(明白,师父。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师父,您讲到,当你要做某件事情,要先问一下自己的良心是否踏实。如果此处的觉知力不够的话,是不是对此事多念几遍礼佛大忏悔文,更有利于提升这方面的觉知能力呢,师父?)有些人念21遍、念49遍也没有用,因为他的心被蒙蔽了,被利益蒙蔽了,被我知我见蒙蔽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就是找一个比他境界高的,比他更有智慧的人去问一问;实在不行也可以来问师父。(师父,如何判断问的这个人比自己更有智慧呢,师父?)你要看他这个人平时自私不自私,有没有我执心?从他的言行举止中、从他日常的修行中就能看到这个人正不正,他的见解是建立在我知我见上面,还是中观中正上面。(明白了,师父。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师父,您讲到还有一种人在如法与不如法之间,他会因为无明,却又抱着侥幸的心理,结果做出来以后是不如法的,这个时候再后悔已经晚了,业障已经有了。师父,存在侥幸心理,是不是还是对因果定律相信的程度不够所造成的,他只看眼前的一时之利啊,师父?)对啊,这种人有的啊,就是眼光比较短浅,想什么东西比较片面,或者这个事情比较利他,那么做了这种事情以后,这个念头出来以后,其实都不是很好。因为要知道当一个人的念头一旦形成了,菩萨、护法神都知道你这个念头到底是自利呢,还是利众生。念头非常重要。
(师父,如果一个人面对小事宜,能三思而后行,谨小慎微,防微杜渐,以无私无畏心,敢于担当,勇于发挥自身专长为法会去奉献,他成就的功德又是怎样的呢,师父?)慧命,慧命会蹭蹭蹭地往上面长,还有他的功德。像法会现场的义工,几天下来功德都大得不得了。如果在法会上发心非常大,付出的心又很多,那这样的功德可以说是无量的,就完全是为成就法会而付出,成就所有的众生而付出,这个功德不得了的啊。(明白,师父。)
我跟你讲,有的人他做什么事情,他就是一些名利心在这个里面作祟,那就很麻烦的,不要讲“法会上我在做什么,我在弄什么”,这种心念都不能有。你要知道,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天上不知道有多少菩萨、护法神在关注这场法会的正常进行,你一旦在哪个环节你要干什么,你要执著什么,你有这个名利心、有这种名望的心就很麻烦的。有些果报,它虽然不是很快就显现,但是早点晚点都会报到身上。
——法音问答 20251114
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感恩南无弥勒佛,
感恩南无大悲普光功德山佛,嗡吒哩嗦诃吽。
感恩诸佛菩萨及诸天善神。
感恩有缘的您一起共沐佛光,同沾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