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0

清朝的老百姓大多缺乏家国情怀,这是为什么?

等级:8 级 金属狂人追忆
17天前 82

          江湖传言,流亡日本的梁启超,于1901年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中国人国家思想之弱点》的评论文章。

           他从地理和历史出发,并结合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观点,最终给出了“中国人不仅不知有国,而且不知国家为何物”的悲观结论。

 

         客观地说,所谓“清代中国人有家无国”的论断,在当时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作为“他者”的英国与日本人,也对“清代中国人不爱国”的现状,做出过较为深入的分析。

      鸦片战争的惨痛失利,让朝野上下一片哗然。须知,彼时的大清帝国,坐拥4亿人口与80万军队,居然完败于远涉重洋的2万余名英军。

    不可否认,英军登陆之后,尽管遭受到了沿海和沿江民众的一些自发抵抗,但规模与烈度都比较有限;作为对比,不少地方的中国民众,却是实打实地给英军做带路党,甚至帮着他们攻打清军。

实际上,英国人在远征中国以前,就已经做出“中国民众在专制统治下普遍缺乏民族意识和爱国心,不会起来反抗外敌的入侵”的判断。

       官吏不为人民谋利益,缺少对职务的诚意,官职用于谋取私利。偶尔举办事业也应该是可以中饱私囊的事业。因此,人民绝不依赖于官员的保护。

      所谓“政府乃保护人民之组织”与“官吏乃给予人民便利者”等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官员只要不加害于民便已经非常好了。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回复 (1)
  • 等级:8 级 金属狂人追忆 楼主 17天前
    0 引用 2

    为民做主不能当口号,只喊不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