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小故事大智慧】卫仲达的功德善册

等级:9 级 灵山珍宝
1月前 81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卫仲达,在翰林院做官。有一次被鬼差把他的魂魄拉到了阴间,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的书办(就是阴曹地府掌管文书的办事员),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

 

等册子送到一看,他的恶事册子多得竟摊满了一个院子;而善事的册子就只有像筷子一样粗那么一卷小册子。主审官又吩咐拿秤来称称看,结果,那摊满院子的恶册子,反而比较轻;而像一支筷子那样小卷的善册子,反而比较重。

 

卫仲达就问:“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怎么会犯了这么多的过失与罪恶呢?”

 

主审官说:“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恶,不必等到你去犯。”

 

卫仲达就问:“这册子里记的是什么?”

 

主审官说:“皇帝有一次曾想要兴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桥。你上奏劝皇帝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这就是你奏折的底稿。”

 

卫仲达说:“我虽然讲过,但是皇帝不听,还是动工了,对那件事情的进行,并没有发生作用,这份疏表怎么还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呢?”

 

主审官说:“皇帝虽然没有听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已经涵盖了千万百姓,要使免去劳役;倘若皇帝听了你的,那你善的力量就更大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发心做善事,善事纵然很少,功德却很大。善事不是看你做的事情有多大,而是看你所做的善事能利益到多少人。一个再小的事情,比方说马路上有一块石头横在路中央,你看到后去把它搬到路边,这个事情看起来很小,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但是师父告诉你们,事虽小,功德无量。因为你一念善心,移去挡在路中央的石头,让过往的车辆避免了车祸的发生。所以在佛法界,很多善行不拘于大小,而在于善念的发起。反过来讲,如果你只为了利益自己一个人,那么善事虽然做了很多,但功德却很小。原因就在于发起善念的心不一样,前者是为了别人而发起的善念,后者则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做,发心不一样,所以功德也就不一样啊。

 

—— 2024年07月07日 澳洲悉尼法&音法&会


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感恩南无弥勒佛,

感恩南无大悲普光功德山佛,嗡吒哩嗦诃吽。

感恩诸佛菩萨及诸天善神。

感恩有缘的您一起共沐佛光,同沾法益,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