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转八识成四智

等级:9 级 灵山珍宝
1月前 45

今天跟大家讲,我们学佛做人,不管在学佛上,意识是一个人修行的一个见解。我们很多人以法相为基础,就是看见别人一些粗浅的外表,包括一些浅显的内在,然后自己在意识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见解。那么怎么样能够让这些见解转识成智呢?把自己的意识要转为智慧。识,意识,其实就是有八种识。第八意识,就是阿赖耶识。眼、耳、鼻、舌、身、意为六识,末那识,然后阿赖耶识。转识成智,实际上就是转这个八识为四种智慧。这四种智慧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和大圆镜智。这四种智慧是由般若智慧生起,与般若智慧相应的智慧。

 

所以我们说,“成所作智”是什么?就是在修行上,当你眼见——眼睛见到色,有色世界,耳朵闻到声音,鼻子嗅到香,舌头尝到味道,身感觉、触的时候——身体是有感觉的,碰到身体就会有感触,如果这些与无明相应,那么这些就是你在依照缘分在做了。实际上,这样你的感官所认识的一些现象,感官包括这个人的相貌、身体形状、衣服、穿着,这种被人能够人所接受的,还有光线。比方说,光线太强了,人的大脑视觉神经就会起反作用,人就不能看太阳啊。包括有些人你看他这个脸,真的难看得——生病时候像鬼一样。所以这就是视觉器官给你造成这种“所作的智”。“成所作智”,实际上就是修行并不是跟外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在你的根识相依的缘分之下,缘起的缘分下,慢慢的由你“成”——你看到的,“所”——所作所为,所有见到的,“作智”就是成为一种智慧。也就是说,你要看到什么,你都要用智慧的思维,智慧的行为来处理。所以菩萨讲的这个几种智慧,实际上就是让别人感觉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平等。

 

妙观察智,就是把自己的意识,在自己的思维形成之前,你要用妙观察,就是要用真实的一种智慧,真实的叫巧智巧慧。其实巧智巧慧就是能够看到根,能够看到缘分的来。你要好好的观察这个人间的所有的一切,你才会得到这个智慧。就像刚才讲的”成所作智”——什么东西都是成住坏空。你能够看到这些,你会拥有“成所作智”。你能够妙观察智,你能够观察这个世界上一切,分析比较,在你思想上形成的观念视为真实的,没有落入那些偏虚空,那种假设的假象的东西,那么就是“妙观察智”。

 

”平等性智”,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五蕴和合而成的身体,因为我们经常在心中有我执,所以我们就看不到其他人,然后自己有我执之后,就觉得自己会生起一种骄傲。有时候有自卑心,有时候有控制面子,虚荣等等。这些虚妄都不能称为“智”。只有破除这些妄执你才会得到“平等性智”。

 

“大圆镜智”讲的就是我们前面的七识田都是很清净。之后你八识田中,就开始修禅定。尤其是田中所意识产生的那些纯粹,最真实灵活,这个明觉圆通就会显现。到了阿赖耶识完全清净了,那么你心中,在第八意识的时候,已经是清净光明了。你就成为大圆镜智。虽然这个大圆镜智,也是我们说第九意识阿摩罗识的最后前面的这个智慧——阿赖耶识,其实它也是来自于第九意识。只是在前面几个智慧非常拥有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方便善巧,不停地在洗,洗七识、八识田的那些清净的种子,到了第八意识大圆镜智当中拥有的智慧,它有无限的潜能,它能够将那些不好的意念随缘消除,然后显现万德庄严、无量妙用的智慧。所以大圆镜智,首先要做到这一点:要破除我见,就是清净心。

 

清净心对于人间的色、声、香、味、触、法,法中无住,不要住在法中,洗净自己的分别心,然后慢慢地要以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这里面要讲到以智慧来导行——就是指导你的行为,以智化情——要用智慧来化掉你人间的情感,你这样才能先断见惑、后断修惑。见惑,就是见到了很多东西,迷惑;后断修惑,就是修行当中还有很多迷惑。所以师父就是经常要帮助你们断思惑——思维上面的迷惑。

 

所以唯识所现,其实虽然我们要转识成智,但是也是要先有智慧才能消除这些人间的烦恼。所以这个菩萨跟我们讲的这四种智慧,其实我们在心中本来就有,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地去实践、去用,所以我们会把这些智慧都会慢慢地消掉,让自己进入迷惑当中。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20171123


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感恩南无弥勒佛,

感恩南无大悲普光功德山佛,嗡吒哩嗦诃吽。

感恩诸佛菩萨及诸天善神。

感恩有缘的您一起共沐佛光,同沾法益,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返回